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电子工程学院举办2021年系列学术报告会(第八期)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6日 09:31      浏览次数:[]

9月24日,电子工程学院2021年系列学术报告会第八期开讲,我院青年教师曹成虎博士、张戌艳博士及张轩铭博士分别作题为《复杂背景下微弱目标检测跟踪一体化研究》、《光学模数转换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基于电磁超表面的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技术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董军教授主持,黄海生教授、吴成茂高工等老师以及研究生参加报告会。

曹成虎老师首先介绍了雷达对微弱目标的检测和跟踪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然后详细阐述了基于微弱目标的检测前跟踪技术。随后重点介绍了几种基于随机有限集理论的检测前跟踪算法,并利用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对微弱目标检测跟踪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最后针对前期工作研究基础,简要介绍了复杂背景下微弱目标检测跟踪一体化技术的后续的研究内容。

张戌艳老师首先对宽带、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器在超宽带雷达系统、电子对抗、无线通信等领域中的应用需求进行介绍,并指出光学模数转换过程存在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详细分享了利用无腔光源技术有效提升光学采样速率和系统模拟带宽,在高采样速率情况下分别利用时分解复用技术、超快光学非线性效应克服光学采样与电学量化之间的速率失配问题,并将光学模数转换器扩展应用到宽带微波信号测量中,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今后计划开展的研究工作方向。

张轩铭老师主要介绍了无线能量传输、环境能量收集、电磁超材料的应用背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了基于电磁超表面的能量收集器理论和设计方法,提出了六种不同结构的谐振超表面能量收集器、超表面与整流二极管集成排列设计的新思路,研究并测试了实际环境中的电磁功率谱的空、时、频域分布特性,开展了点对点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实验,环境能量收集系统无线充电演示实验,理论与实验验证了超表面在环境能量收集中的优异性能。最后,张轩铭博士结合前期科研基础与本校实际,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重心。

报告结束后,与会教师就曹成虎老师、张戌艳老师及张轩铭老师在基于微弱目标的检测前跟踪技术、光学模数转换技术、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技术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学术氛围浓厚。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团队负责人黄海生教授亲临现场,对曹成虎博士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并提出开展微弱信号定位应拓展应用场景,主动对接西邮通信技术特色,特别是充分应用成熟的5G网络等建议。吴成茂老师认为在基于全光技术开展信号模数转换研究中,要大胆突破原有模型机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请张戌艳老师关注国内其他课题组的研究进展。

董军对这次学术报告会进行了总结,认为开展此类报告活动很有益处,鼓励青年教师要积极主动进行学术交流,努力拓展专业领域,要深入融合进入科学团队,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为我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和光学工程学科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

曹成虎,博士,2021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方向的研究,具体研究方向是目标的检测和跟踪、基于压缩感知的信号处理技术和雷达目标参数估计。近几年来,以第一作者已发表10篇期刊论文,以主要参与者完成2项国家级项目。

张戌艳,博士,2010-2021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学习,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西安邮电大学工作。目前从事微波光子学、光纤通信技术和光信号处理等方面研究,在光学模数转换和微波信号测量方面已取得一系列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项目经验。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

张轩铭,博士,2014年和2020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别取得学士和博士学位,目前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超表面、无线能量传输、环境能量收集、携能通信和新型天线设计等领域。已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包括微波天线领域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物理类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以及Applied Sciences-Basel等。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


上一条:第一届西安邮电大学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圆满结束
下一条:我院召开西安邮电大学与西安翔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生联合培养见面会

关闭

联系电话:029-88166273

Email : telecom@xupt.edu.cn

通讯地址:西安市长安区韦郭路西安邮电大学二号实验楼318办公室

Copyright ?2015 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